这两天,微博热搜上出现一个话题#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国潮”买单#,引发了《华夏酒报》记者的高度关注。
据相关报道,自2022年下半年起,“国潮”在消费领域的魔力逐步减弱,消费者不再为“国潮”溢价买账。与此同时,百度指数也显示,近一年来,“国潮”热度不断减退。
要知道,过去五年,在激烈竞争与深刻变革的市场中,“国潮”无疑是引领潮流的标志性词汇。然而转瞬间,其风头似有收敛之势,禁不住令人深思:随着消费者态度的变化、市场饱和度的上升,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品牌文化内涵的聚焦不再吸引新一代年轻消费者了?
显然不是。
因为,与“国潮”降温相比,“新中式”却火的一塌糊涂,大有野蛮生长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酒类创新面临着关键的选择点:是继续紧跟“国潮”步伐,通过调整策略来迎合逐渐成熟的消费者审美和购买习惯?还是积极寻求突破,以“新中式”理念或其他新兴概念来引导未来的消费趋势?
在回答问题前,酒业恐怕需要先审视“国潮”热度减退的原因。
经过梳理,《华夏酒报》记者发现,部分国潮产品存在价格虚高、品质参差不齐现象,以及一些品牌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发展等问题,这些现象都造成了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为国潮高昂的价格付出代价,毕竟“韭菜”被割多了,也都学精了。
因此,仅仅是追求表面的潮流元素并不能,也不可能一直打动消费者。所以,有业内人士建议,面对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深化与个性化需求的增长,酒企应该持续加强产品本身的文化底蕴与品质提升,同时,融入更多与时俱进的设计元素与消费场景,力求在保持“国潮”精神的基础上,赋予产品更新颖、更贴近市场需求的表达形式。
此外,“新中式”崛起的流量密码也不容忽视。
作为重要的潮流指向标,“新中式”的核心是围绕东方要素展开现代设计,是对传统的拆解与再融合。采访中,多位年轻消费者表示,“新中式”虽去掉了传统中式风格中繁复与厚重,但简约却不简单的创新和表达,与当代年轻人的自我认定更加吻合。
那么,酒业在探索“新中式”这一概念时,就要挖掘并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饮酒场景、提倡独特的饮酒文化、打造具有故事性又符合东方美学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这种尝试不局限于包装设计的革新,还可能体现在酒体风味的改良、饮酒方式的表达以及服务体验的升级等多个维度。
说到底,酒类创新不是简单的迎合市场热点,而是要在理解消费需求变迁的基础上,找准品牌定位、升级产品结构,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品牌领导力和影响力,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和前瞻视角,来引领新一轮的消费风尚。
由此来看,酒类创新,是迎合还是引导?恐怕不是简单的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