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变化,预判酒类行业新周期

   日期:2024-01-12     来源:浓香型白酒    作者:格兰路思    浏览:314    评论:0    
核心提示:伴随着西凤酒集团宣布年营收破百亿,迄今,正式入列百亿俱乐部的酒类企业共有14家。拿到百亿俱乐部的入场券,对面临新周期的酒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新周期之于酒企,意味着格局相对固化、阶层的跃迁更为困难(从年营收数十亿升级到上百亿)、品牌增值更难实现、内卷更为严重。这不仅能从经济发展规律、酒业发展趋势等大势得知,更能从白酒产能等具象化指标上感受到。首先,新周期的到来,意味着行业格局的固化。这种固...

伴随着西凤酒集团宣布年营收破百亿,迄今,正式入列百亿俱乐部的酒类企业共有14家。拿到百亿俱乐部的入场券,对面临新周期的酒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新周期之于酒企,意味着格局相对固化、阶层的跃迁更为困难(从年营收数十亿升级到上百亿)、品牌增值更难实现、内卷更为严重。这不仅能从经济发展规律、酒业发展趋势等大势得知,更能从白酒产能等具象化指标上感受到。

首先,新周期的到来,意味着行业格局的固化。

这种固化,既有百亿俱乐部阵容的相对固化、竞争分层的固化(譬如茅台占据超高端地位,其他一线名酒占据高端和次高端并相继向下延伸,其他地方名酒只能在中低端的范围内发展);也有厂商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相对固化。这意味着,能够获取名酒资源的商家数量或进一步降低。

以茅台而论,2000年,其在全国共有总经销商32家,特约经销商73家,专卖店(柜)173家。2014年正值行业调整期,茅台方面采取措施,降低代理门槛、广泛吸纳合作伙伴,当年度,茅台新增343家经销商和专卖店。2017年,茅台经销商数量已有2000多家,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30%以上的县级城市。

此后,伴随着企业对销售网络的优化以及自营销量的提升,茅台的经销商数量逐步减少,2018年减少437家,2019年减少137家,2020和2021年各减少45家和20家。

一线名酒企业面对新的消费趋势以及行业新发展周期,一方面,其全国化营销网络初步成型,优化网络势在必行,从过去的粗放式扩张转为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以数字化技术搭建的自营平台开始扩张,这导致其对传统经销商的依赖度在降低。

其次,上一轮名酒复兴周期所带来的产品价值上行趋于完成,后续面对消费需求的冷静化、理性化,企业无力继续以提价方式来实现品牌增值。

2016~2021年,一线名酒的提价潮每年必会涌现。在茅台实际零售价远超1499元的情况下,其他名酒的标准价向1499元靠拢,实际零售价也逐年上升,形成了名酒集体奔赴千元档的局面。

不过,2023年度这种情况已经鲜见,在成熟产品无力提价的现实下,酒企要做的是更多向现有的价格空间要效益,而非通过提价来实现营收增量。这种无力提价的现象,也带来了更多影响。

第三点变化,是酒业更呈“内卷”式竞争形态,企业只能在更为有限的空间内辗转腾挪。

从产能发展和市场规模的发展来看,这一轮的收缩还在持续。历史数据显示,中国白酒业经历了多轮周期。上一轮高峰是1996年,白酒业产能达到了800万千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供给与需求并非一一对应,1997年产大于销约200万吨。伴随着消费变化、市场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此后白酒业产能一路向下,到2003年后跌至300万千升。

经历了2003年的筑底后,白酒业的产能和市场规模再次缓步提升,即便经历2013年的市场调整,也未能改变总产能继续走高的趋势,直到2016年再次达到巅峰——当年度白酒产能为1358万千升。此后,又再度经历从波峰到波谷的周期,到2022年,我国白酒产能大约为670万千升,仅相当于2016年的一半左右。

从市场规模而论,近几年白酒市场的年度总销售大约在6000亿元,并无太大变化。这也意味着,名酒的增长,是以中小酒企的衰落和萎缩为代价的“挤压式增长”。

在消费需求整体变化的态势下,这个市场体量能否继续保持?白酒的总产能是否进一步下降?事实上,依据整体消费趋势、行业发展走向来看,这种产能的下降和市场规模的波动在所难免,何时才能筑底?一切尚在未知!

 
标签: 方庄酒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